因为只有形成可行的造血能力,才能让行业持续发展。
广至乡还实施了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项目。据介绍,砖混结构房屋均可安装,对房屋还能起到保温遮阳的作用。
根据当地规划,这里2018年计划采取农户屋顶折资入股方式,新建200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覆盖全乡90%以上,建成光伏电乡。陈兴林表示,盘活村委会房屋资源,解决过去依赖集体耕地租赁,收入单一薄弱的问题,拓宽收入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瓜州县隶属甘肃省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全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以上,平均气温8.8℃,年平均日照百分率73%,总辐射量在635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一类区。鲁辉介绍说,2015年,在乡集镇北侧建设1座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受益全乡164户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据广至藏族乡党委书记鲁辉介绍,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先期在新堡村实施,截至目前,已发电8000度,预计年发电量达到10万度,收入6万元以上。
新堡村党总支书记陈兴林介绍说,该村坚持绿色发展,发挥丰富的光照优势,用活阳光资源,实施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新堡村200户贫困户均安装3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全额上网,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持续收益20年,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广至藏族乡是为集中安置引洮工程九甸峡库区外迁移民而新建的农业综合开发乡,共接收安置九甸峡库区3县(卓尼县、临潭县、岷县)移民近万人,其中,藏族占全乡总人口的35%。一是架好纵向联系的桥梁。
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力度,支持贫困群众参与能源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增强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积极宣讲扶贫政策,深化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着力丰富贫困人口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持续开展教育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等项目,帮助联系村和贫困户按期脱贫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一是架好纵向联系的桥梁。
持续加强对两县供电企业、发电企业、承装修试企业执行电力业务许可制度情况监管,强化对农网升级改造、风电场、光伏电站等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切实保障电力建设安全。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积极宣讲扶贫政策,深化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着力丰富贫困人口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持续开展教育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等项目,帮助联系村和贫困户按期脱贫。
甘肃能源监管办继续坚持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扶贫,将国家能源局定点扶贫与甘肃省脱贫攻坚工作融合推进,积极争取国家和甘肃省各类支持政策,着重扶持富民产业发展,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办行动、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帮助清水县、通渭县和陇川镇李岘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时代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紧盯《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与省直单位双联融合推进通渭县、清水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2016-2020)》、《甘肃通渭风电基地规划》,定期与甘肃省政府相关部门、电网企业联系沟通,进一步完善两县规划内能源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切实发挥规划对脱贫攻坚的引领作用。近日,甘肃能源监管办按照国家能源局和甘肃省关于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2018年定点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对年度扶贫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三是发挥能源监管的优势。
二是搭好横向协调的平台。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力度,支持贫困群众参与能源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增强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的能力。四是完善造血扶贫的机制。聚焦国家能源局《2018年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要点》和《定点扶贫调研工作事项落实清单(2018年2月)》分解的任务,经常深入扶贫县实地调研,精准掌握、及时报告定点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持续推动小康用电示范县、农网升级改造、风电建设、光伏扶贫、冬季清洁供暖试点、教育扶贫等重点帮扶项目落地实施、惠民利民
利用煤改电居民的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每个县(市、区)选1-2个整村推进光伏+煤改电供暖试点。居民出资模式:光伏发电系统投资由居民承担,发电上网收益全部归居民所有。
银行贷款模式:探索建立国有控股的投融资平台,多种形式推进光伏+煤改电试点示范,也可由项目实施企业协助居民,向银行申请贷款,居民用发电上网收益偿还贷款,贷款偿清后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关收益全部归居民所有。随着我市农村分散燃煤采暖居民煤改电的深入推进,为充分利用煤改电后电力容量和线路设备资源,我市决定进行光伏+煤改电供暖试点,提高煤改电居民收入,防止燃煤复烧。
企业出资模式:光伏发电系统投资由项目实施企业承担,前二十年,企业分配给居民原则上每年不低于200元/kw发电上网收益,其余发电上网收益归企业所有;二十年后,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关收益全部归居民所有。在这一模式中,居民应做好光伏发电系统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居民根据经济收入情况,可在运营过程中自愿出资收购企业的投资,收购价格不高于光伏发电系统投资金额减去分配给居民发电上网总收益后的余额。项目实施企业提供5年无偿质保维修服务,5年后按企业与居民协议约定执行。《方案》中提出,建设中将因地制宜,采取居民出资、银行贷款、项目实施企业出资三种模式。试点工作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合理布局、整村推进、居民自愿的原则,在推进农村分散燃煤采暖居民煤改电的同时,利用煤改电居民的屋顶,建设10kw/户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日前,我市制定《石家庄市光伏+电代煤试点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
银行贷款模式:探索建立国有控股的投融资平台,多种形式推进光伏+煤改电试点示范,也可由项目实施企业协助居民,向银行申请贷款,居民用发电上网收益偿还贷款,贷款偿清后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关收益全部归居民所有。日前,我市制定《石家庄市光伏+电代煤试点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
《方案》中提出,建设中将因地制宜,采取居民出资、银行贷款、项目实施企业出资三种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居民应做好光伏发电系统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居民根据经济收入情况,可在运营过程中自愿出资收购企业的投资,收购价格不高于光伏发电系统投资金额减去分配给居民发电上网总收益后的余额。
居民出资模式:光伏发电系统投资由居民承担,发电上网收益全部归居民所有。企业出资模式:光伏发电系统投资由项目实施企业承担,前二十年,企业分配给居民原则上每年不低于200元/kw发电上网收益,其余发电上网收益归企业所有;二十年后,光伏发电系统及相关收益全部归居民所有。
试点工作将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合理布局、整村推进、居民自愿的原则,在推进农村分散燃煤采暖居民煤改电的同时,利用煤改电居民的屋顶,建设10kw/户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项目实施企业提供5年无偿质保维修服务,5年后按企业与居民协议约定执行。随着我市农村分散燃煤采暖居民煤改电的深入推进,为充分利用煤改电后电力容量和线路设备资源,我市决定进行光伏+煤改电供暖试点,提高煤改电居民收入,防止燃煤复烧。利用煤改电居民的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每个县(市、区)选1-2个整村推进光伏+煤改电供暖试点
新楼村是诏安县重点扶贫村之一,村里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村民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作为经济来源,村集体无经济收入来源,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两年前,为了让科下村这个底子薄弱的贫困村造血脱贫,科下村驻村干部钟爱猛决定利用村中闲置的村部、小学屋顶建设光伏电站,通过卖电给村集体挣钱。
山垄湾畲族村是罗源县的一个畲族聚居村落,地理位置偏僻。走进龙岩上杭县邹坑村,看见不少居民房屋顶上,整齐排列着一面面光伏发电板,正吸收着太阳光。
贫困户郭荣生家的光伏项目是南安市首例光伏扶贫项目。电能表有功脉冲开始闪烁,逆变器可以正常跳闸连日来,福建三明供电公司洋溪供电所开展春雷行动,推进辖区内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验收工作,确保光伏发电项目尽快并网,村民能够早日受益。
南安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要求,促进全市贫困人口稳收增收,于2016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因地制宜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程,为5801户符合贴息贷款政策贫困户和2078户市定贫困户,筹措3.94亿元建设总规模约为70兆瓦的光伏发电设施,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光伏发电项目为多地贫困户增加稳定的收入,不仅能造血脱贫,点亮贫困户的新生活,还能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条绿色的脱贫路。近年来,福建电力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政策号召,助力光伏扶贫工作,服务光伏发电项目,根据客户需求,将光伏发电并网纳入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优先改造范围,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为积极推进畲族村光伏扶贫项目落地,该公司主动与当地政府及项目承建单位对接,组织营销、运检、供电所相关人员做好勘察,因地制宜帮助制定光伏扶贫方案,精简业务流程,开通项目绿色通道,专人全程跟踪服务,提供并网专业技术指导,高效地完成了山垄湾畲族村光伏扶贫发电项目的并网服务工作。
该村村委主任张锦穗高兴地说,以后村财政有收入,贫困户扶贫资金也有着落。去年,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也顺利建成投用。
光伏造血 点亮贫困户新生活截至4月6日,福建漳州市诏安县太平镇新楼村光伏发电项目已正式并网4个月。在南安市山城村郭荣生家中,福建南安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一边耐心地向郭荣生讲解光伏板日常维护事项,一边帮忙清扫光伏板上的灰尘。
这是诏安县第三个借助光伏发电实施造血致富的贫困村。阿伯,这个光伏板需要经常清扫,才能更好吸收太阳能发电。